轉眼又到“3·15”消費者權益日。衣服作為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直以來對它的洗滌和養護也是備受關注,尤其是高檔女性服裝。節前,筆者從工商、消協等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洗衣消費中出現的一些爭議,恐怕不能完全歸咎于洗染企業本身,消費者對洗染行業存在不少誤會,也是導致糾紛不易調解的原因之一。
據悉,消費者常見的洗染認識誤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一:送洗衣物出了問題都是洗衣店的責任。
受紡織面料、服裝制作、實際穿用等諸多因素影響,衣物很多隱形的問題是在洗后才顯露的,再加上部分服飾商家為了顯示衣服的高檔而在洗滌標識和衣物成分說明中進行不合實際的描述,造成因誤導而出現的問題,都在洗燙這個環節暴露出來。這種情況下,若把責任全部歸咎于洗衣店是不公平的,無端的賠付更使經營者苦不堪言。
誤區二:送洗衣物應保證絕不褪色
衣物即使是自己用心清洗,每次洗后出現略微褪色或稍顯舊一點也是自然現象,洗過的衣物不能同洗前去比。
誤區三:所有污漬都能徹底去掉
實際上有些頑漬是去不掉的,尤其是在家里經自己處理過而未去除,這時污漬與衣物經過不恰當的處理方法可能已經發生了化學反應,再拿到洗衣店就會更難處理。有的頑漬去不掉是正常的。
誤區四:干洗比水洗好
有的顧客送洗衣物往往要求“干洗”,或埋怨“為什么不給我干洗?”其實干洗、水洗是因纖維個性織物定型而定,用不同介質清洗的兩種洗滌方式,并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有些面料經高溫化學干洗后反而會傷害衣物。采取何種洗滌方式,有經驗的技師是會根據面料材質甄別的。
誤區五:洗衣店啥衣服都應該洗好
很多人認為“洗不好還開什么洗衣店”。其實洗衣如同看病,有可能醫好,也有可能醫不好,這里不乏有大夫的技術水平差異,但更主要的是要看患者得的病癥。洗衣店在接受衣物時要認真負責的告訴顧客,洗滌方式和洗后效果,若無把握達到顧客預期要求,則可婉言謝絕。
誤區六:洗衣服不需要技術
市場上有很多洗衣小店,老板積累了一點資金,認為開洗衣店簡單、風險小,買臺洗衣機、添個燙臺就開起了洗衣店,認為“洗衣簡單,誰都會。”其實洗衣行業是技術性較強的行業,需要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才能把握好洗滌的質量。尤其是在紡織面料日新月異的今天,洗滌專業知識顯得更為重要。
那么,在經營過程中遭遇消費者誤解怎么辦?業內專業人士認為:由于洗衣行業的特殊性、面料的復雜性、技術專業性還不太被社會所詳知,有時消費者產生誤會也是難免的。為此,作為經營者,首先應該充分尊重客人的知情權,真誠地與客人溝通,正確的告知洗后效果;要對洗衣師進行專業培訓,讓其具備準確識別衣物真實面料的能力,對混合材質和高檔面料能綜合制定正確洗滌方案;對于消費者的要求應盡力滿足,同時污漬即使不能去除,也不能因去漬不當而產生新的污染或損壞?傊,消費者將衣物交到洗衣店是對其的信任,洗衣店要真誠、專業、用心去做;相信只要做到了真誠的溝通和專業的護理,最終一定能得到消費者的理解的。
本文來自:歐潔雅高質干洗(www.duluthpaper.com)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duluthpaper.com/shownews.asp?id=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