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梅城出現了陰雨天氣,家中的衣物都很難晾干,于是大家都拿去干洗,干洗店的生意也馬上火起來了。
市消委會相關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干洗旺季也是干洗糾紛易發的高峰期,消費者送洗衣物時應格外留心,妥善保留購衣和洗衣的票據,避免與店家發生糾紛時吃啞巴虧。
干洗生意日漸紅火
日前,記者走訪梅城江南、江北多家干洗店時發現,干洗生意開始繁忙起來。在江南某干洗店,記者看到,柜臺前陸續有人前來送洗、領取干洗衣物,店內晾衣架上掛了不少洗好的衣服,其中羽絨服和棉衣占了絕大部分,旁邊還放著一些待洗衣物。“現在還不是最忙的時候,3月份左右才是高峰期。”店老板告訴記者,由于不少市民的衣物年前剛洗好,再加上天氣陰冷還未轉暖,不少人都沒有把大件衣物拿來洗,目前干洗行業處于“回暖”階段,營業額和春節前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有些衣服一遇水就變得很厚重,洗起來費力不說,還很難晾干,有些面料則不能水洗,所以還是拿來干洗好,價格貴也沒辦法 。”在某干洗店拿衣服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去年洗一件羽絨服只需15元,而今年卻漲到18元,由于家里需要干洗的物件較多,洗一次就貴了十幾元。記者發現,隨著物價上漲,梅城不少干洗店的洗衣價格也開始上漲。據梅城某干洗店的羅老板介紹,去年至今,由于干洗使用的洗滌劑價格漲幅大,店里不得不提高干洗價格,大概每件比去年漲了兩元。
“立此存證”以防糾紛
把衣物交給干洗店,市民最怕店方不小心將其損壞。家住梅城江南的黃女士便為此煩惱不已。前幾天,黃女士將一件價值300多元的大衣拿到附近一家干洗店干洗,可等她取衣服時卻發現袖口有多處損壞。當她與店方理論時,對方卻說衣服送來時就已如此,而非干洗所致,因而拒絕賠償。黃女士對此憤怒不已,但卻拿不出任何憑據證明衣服損壞是店方所致,只能吃啞巴虧。
與店方一起檢查衣物
對此,市消委會提醒市民,為維護自己的權益,送洗衣物時應格外留心。當購買一些需要在洗衣店專門清洗的衣物時,要保存好信譽卡或購物發票,一旦衣物被洗壞發生糾紛時,消費者可憑信譽卡或發票索賠。同時,送洗衣物時應盡量挑選正規、有信譽憑證和服務承諾的洗衣店,并在送洗衣物時和店方共同檢查衣物,注明衣物本身存在的問題,要求干洗店在信譽卡或取貨憑證上對衣物價格、洗滌方法、破損部位、污漬程度及有關事項加以注明,由雙方簽字認可后方才離開。
此外,消費者在干洗店取衣服時,要當面檢查清楚,若對所洗衣物有異議,雙方可先協商處理,若協商不成功,再向當地有關部門投訴,并根據《廣東省洗衣洗滌消費爭議解決辦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