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只有保留購衣發票,才能證明衣物的真實價格,拿到相應的賠償
服裝干洗業近來成為我市消費投訴的焦點。據統計,僅第一季度,思明工商分局12315受理有關干洗方面的投訴就達51件,占投訴總量的5%。其中許多投訴,都因為大部分人沒有保留購衣發票,無法證明衣物的真實價格,而無法拿到相應的賠償。只要經營者同意為消費者恢復衣物原樣,消費者一般都不再做進一步維權;有的消費者雖有衣物的購衣發票,但經營者同意修補衣物后,也不再要求賠償?梢哉f,這些都造成了維權的不徹底。
工商部門認為,維權不能僅僅依賴工商部門,還需要消費者進一步提高維權意識并多留心保管好維權相關證據。
案例1:沒有發票,賠償打了對折
今年初,萬小姐到位于后埭溪路的干洗店干洗兩條毛料褲子,第二天去取回時,發現其中一條的褲腳上的毛有缺損,認為是干洗店的工作人員在燙衣服時燙壞的,她宣稱褲子價格200元,要求干洗店賠償200元,但無法提供購衣憑證。店主不予理睬,于是萬小姐向工商部門投訴。
由于萬小姐無法舉出干洗店燙衣不當的證據,商家又堅稱是消費者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但也無法提供自己無過錯的證據,且雙方都不愿將褲子送質檢部門鑒定,雙方爭執不下。工商人員調解時指出:這起糾紛,雙方都存在一些過錯,一是消費者干洗后沒有確認衣物的損傷情況,發生糾紛時就無法證明是誰造成的,同時也沒注意保留衣物發票,難以按價索賠;二是經營者在干洗前未向消費者說明其褲子干洗后可能發生的后果,更未介紹這種質地的衣物適用何種洗染方式;三是干洗店工作人員的洗染技術較差,多數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經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由干洗店一次性賠償萬小姐100元整。
案例2:保存發票,店家全額賠償
同樣,沈小姐的投訴因為有購物發票,她的權益就得到了較好的維護。位于嶼后南里的一家干洗店把沈小姐一件新買的大衣洗壞了。大衣價格850元,消費者有購物發票為證。工商人員到達現場調解時,店家先是想推卸責任,后來又在賠償金額上討價還價,但一見消費者有發票,一對照有關規定:“普通衣物收費洗染,價值在1000元以下,應根據購衣憑證,進行折價賠償。”經營者只好同意賠償一件新大衣。